未来学校的一种可能: 玩校,顽童,完全的教育
你心中的未来学校什么样?一千个教育人就有一千个谜底。
一、学校里的“玩”蕴含学科整合的科学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基础教育版》预测:“未来2至3年:游戏和游戏化走进教学。”
未来已来。
在运动的课堂教学展示环节,白马湖学校小学部一二年级的学生一“玩”就是两个小时。围绕“探?创民族建筑”主题,他们做科学小实验研究蒙古包,“玩”着学习了面积、体积、容积等数学知识;他们入手创立新型民族建筑,有人将蒙古包与傣族竹楼结合起来搭成“高脚蒙古包”,有人给蒙古包加了玻璃顶晚上可以看星星,学生在玩的历程中展现出立异与审美素养;他们饰演房地产商、酒店经理,以小短剧形式推介新型民族建筑,玩得不亦乐乎,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也贯串其中。
为什么要让“玩”走进学校?白马湖学校小学部校长郑巍巍认为:“目前基础教育最大的毛病,是仍然停留在把孩子定格于书本世界,而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其实,生活教育应该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心,真正叫醒儿童的可能性,而玩的方法是最适合的。这个‘玩’并非玩物丧志,而是能够教给学生要领和能力,让他们玩着名堂、玩出水平,并且能够坚持一定的兴趣和需求、渴望和期待,最终能够自信心增长、成绩感充斥。”
学校如何把学科教学整合成“玩”,让学生“玩好”又“学好”?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所长林莉提出学科整合的三条路径:“一是用课程内容来整合,好比目前许多学校在探索的STEAM课程形态、项目学习等。二是以新型学习方法来整合,在这次课堂教学展示中体现在‘探’和‘创’两个词上,这种新型学习方法区别于接受型学习方法,不再强调对静态知识的标准化表达,而是提倡动态运用知识的个性化、创意化表达。三是思维层面的整合,包括我们熟悉的科学思维、数学思维,另有我们不太熟悉的设计思维、工程思维和审美思维。”
“要培养逾越学科之上的思维方法。”美国教育联合会驻华代表处副主任李佩宁进一步说明,“好比,任何学科都会体现因果关系,体现比照、类比,体现流程、顺序,体现分类、剖析……学科整合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二、学生正在跳出我们的教育设计
【教学片段一】
师:你们在哪儿住过特色建筑的酒店?
生1:我在泰国住过。
生2:我在三亚住过,用椰子做成的。
生3:我在法国巴黎也住过这样的酒店。
师:我没去过。我特别神往这样的酒店。如果在我们白马湖园区有这样的酒店,那一定是特别美的一件事。
【教学片段二】
师:现在我们准备投票,还没有展示的小组可以单独向评委老师推介你们的新型民族建筑作品。
没来及展示时的学生急得纷纷站了起来,一直高举着小手要求当众展示:“我们准备好了!”
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人无法拒绝,老师只好又给了他们2分钟时间。
“小小竹楼头顶尖,旁边两面采光好。冬天竹楼暖融融,清新空气随处跑。”他们在竹楼保暖方面进行改良,还创作出童谣式广告语,给课堂带来了惊喜。
这是运动中课堂教学展示环节的两个片段。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见多识广,敢想、能做、会说,甚至有点“不听话”。这些小“顽童”给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课题。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感伤地说:“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在跳出我们的教育设计。现在的学生究竟展现出什么样的学习特质?是‘逆向优势’,即孩子的国际视野、外语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等远在父辈之上。当学生有这样一种学习特质,学校该如何用‘已往的知识教‘现在’的孩子去应对‘未来’?”
《人民教育》总编辑余慧娟指出思路:“首先,学校要思考怎么处理儿童的无限可能性和学校使命之间的关系。什么是教育?在某种水平上,教育是一种规训,即减少儿童的某些可能性,增长另外一些可能性,学校怎样去选择,这是一个价值取舍的问题。其次,儿童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融通很是重要。白马湖学校是一所新建的学校,怎么让新学校有文化?白马湖学校的做法是创立文化。好比,化用《西游记》白龙马的故事创立白马湖学校降生记,接纳动漫的体现形式进行神话式叙说,这是基于儿童的文化,因此学生会喜欢这所学校。把儿童文化与学校构建融通起来,才华实现教育的预期。”
学生在变,学校要变,教师也要变。未来教师会酿成什么样?
杭州二中未来立异学院执行院长陈颜龙结合其STEAM和创客教育的亲身实践总结:“教师职能在慢慢转变,开始是古板的知识教授,慢慢酿成指引,中期是陪伴,最后,当你跟不上学生的脚步时,就去辅助,给他们一个平台。”
李佩宁认为,面对儿童的无限可能性,“教师要准许孩子犯过失,准许孩子不完美”;而在学科整合历程中,“我们可以去模仿,可以更多地加入创立元素,教师也是创立者”。“最终,教师可能酿成一个成熟的探究性学习者,领导着一群学生配合开展学习,他更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完成学习方法的转变,实现‘培养完整的人’的学校教育目标。”林莉总结说。
三、如何提高家长加入水平,让教育更完整
“我在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充分感受到了‘四个自信’。第一是理念自信,教育应使每个孩子的天性获得健康生长,白马湖学校真正做到了‘儿童即可能,小学即玩校’。第二是团队自信,好的教育需要一个优秀的教育团队来实施,包括这里的教师团队和家长团队。第三是素养自信,学生素养其实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在‘打造白马湖特色顽童’的目标下,学校始终围绕怎么增进人的全面生长、怎么适应未来而展开教育。第四是课程自信,白马湖学校逐步探索出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全课程体系,所谓全课程体系,就是把课前、课中、课后融合起来。”
上面这段极具教育专业内涵的话是专家点评?或是教师谈话?都不是。这是运动中白马湖学校一位学生家长的主持词。在两天的时间里,共有十几位家长主持人登台亮相,为运动穿针引线A碛行矶嗉页ぜ尤氲皆次杼ň纭队∠蟀茁砗》中,与学校师生配合演出茶道、舞蹈、武术等,给孩子当配角。更多的家长则在后台给孩子们化妆、换打扮,在运动中提供后期包管。这些家长的热情、投入、专业让人印象深刻。
家长深度加入学校教育,仅仅是一次运动、一所学校具体泛起吗?照旧未来教育的一个生长偏向?
中国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长陈如平认为:“白马湖学校的全课程体系需要家长积极加入其中,家长是孩子的关乎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更是学校生长的增进者。”
林莉认为,“玩”、学科整合、整体育人等教育思路,实现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多种学习经验的领悟,这种新型学习方法特别强调“条件”,家庭生活、家庭教育和家庭资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加入学校教育的“深度”究竟如何实现?一方面,是要让家长真正加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焦点。好比,深度融入学?纬谈镄轮,家长既是富厚的课程资源,又是课程革新的有效评价者。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家长深度“融入”学校教育理念。
那位提炼出“四个自信”的家长持人介绍说:“‘四个自信’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白马湖学校的教师、校长一遍一遍‘唠叨’出来的。”郑巍巍如此回应:“在这里,家长们专门建立了白马湖创意联盟委员会,舞台剧、运动各个环节都能看到这个组织的有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在每一项运动中,家长其实是学生,学习如何效劳于儿童的生长。”
这样一种家长、教师、学生深度加入的教育生活,会给未来带来什么呢?我们很是期待。
(来源: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