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与启示
来自“教育信息化国家战略、政策和领导力”高层对话的思考2016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前夕,中国教育部教育治理信息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和教育信息化协同立异中心联合主办了“教育信息化国家战略、政策和领导力”高层对话,旨在通过主题演讲、高层研讨、国际相助的方法,在参考国际经验和海内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信息化的国家战略、政策生长和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主任约瑟夫·南(Joseph South)、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所长西尔维亚·蒙托亚(Silvia Montoya)、中国教育部教育治理信息中心主任展涛、中国教育部教师事情司司长王定华、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等海内外教育信息化专家,针对教育2030议程、教育信息化的新动向、中美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差别及差别社会、经济文化配景和社会信息化阶段下的教育信息化重点等议题深入讨论。
中国教育部近日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计划》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教育信息化事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网络教学情况大幅改善,全国中小学;チ尤肼室汛87%,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80%;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日益富厚,信息化教学日渐普及;全国有6000万名师生已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探索网络条件下的新型教学、学习与教研模式。
然而,在“教育信息化国家战略、政策和领导力”高层对话中,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体现,目今中国的教育信息化仍保存许多问题,例如一些教育行政部分和学校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的现象仍然保存,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力度有待加大等。
那么,我们该如何凭据国际上的教育评价体系预见教育信息化的生长新趋势?如何参考兴旺国家的教育信息化生长经验,建设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与“人人皆学、随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这次对话内容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教育2030议程——信息技术能力是重要指标之一
去年,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一致通过了《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连续生长目标议程》,包括17项可连续生长目标,其中第4项(SDG4)是关于全球教育2030议程及目标,即确保全纳、公正的优质教育,增进全民享有终生学习的时机。
教育2030议程具体包括10个目标,即到2030年,确保所有儿童完成免费、公正和优质的中小学教育,并取得相关和有效的学习结果;确保所有儿童获得优质幼儿生长、看护和学前教育,为他们接受初级教育做好准备;确保所有人平等获得担负得起的优质技术、职业和高等教育;大幅增加掌握就业、体面事情和创业所需的相关技术;消除教育中的性别差别,确保残疾人、土著居民和处境倒运儿童等弱势群体平等获得各级教育和职业培训;确保所有青年和大部分成年人具有识字和盘算能力;确保所有加入学习的人都掌握可连续生长所需的知识和技术;建立和改善兼顾儿童、残疾和性别平等的教育设施;在全球规模内大幅增加兴旺国家和部分生长中国家为生长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兴旺国家、小岛屿生长中国家和非洲国家提供的高等教育奖学金数量;大幅增加及格教师的人数,具体做法包括在生长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兴旺国家和小岛屿生长中国家开展师资培训方面的国际相助。
针对这10大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UIS)制定了11个全局指标(Global Indicator)来检测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具体目标上的实施进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所长西尔维亚·蒙托亚(Silvia Montoya)在解析教育2030议程的监控指标时体现,信息技术(ICT)能力是此项考核的重要因素之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各国的教育监控具体包括:具有熟练阅读和数学能力的儿童和年轻人的百分比;智力生长正常的5岁以下儿童百分比及小学前完成一年以上有组织学习的儿童比例;青年或成人加入教育和培训的比例;具有信息技术能力的青年或成人的比例;平等指标(性别、地区、经济状况等);能有效阅读和盘算的青年或成人比例;全球公民教育和可连续生长教育成为主流;具有基础效劳设施(电力、互联网、盘算机、饮用水等)的学校比例;用于奖学金的外洋生长资助;受过培训的教师比例。
西尔维亚·蒙托亚体现,因为全局指标并不可详细反应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又制定了43项更为详细的主题指标(Thematic Indicator),具体包括了各国儿童基础教育阶段的加入和完成比例;全民加入各学段学习的政策与实施情况;儿童及青年掌握的知识与能力的考查等。其中,信息技术能力、数字文学(digital literacy)与文学能力被列入“能力”的考查领域。
针对教育可连续生长指标,中国教育部教育治理信息中心主任展涛指出,教育生长也要以指标为导向,中国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生长也需从可连续生长的角度制定具体可考核的指标,可以借鉴教育2030议程的10个目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11项全局指标,制定具体的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远景计划,并出台具体的考核指标。
美国教育技术计划2016——运用技术改善学习
去年年底,美国联邦教育部公布了主题为“为未来而学习:重新构想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的“教育技术计划(NETP)2016”。据悉,美国总统奥巴马很是重视高科技的生长,2013年就提出一个愿景——“五年之内让美国99%的课堂都有宽带,让学生和老师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数字内容,”并把教育技术从教育领域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美国“教育技术计划2016”的关注点从原来的“技术该不应用于学习”转到了“如何运用技术来改善学习”,并且特别强调教育技术领导力的作用,勉励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增进学生非认知能力的提升,通过技术创立全方位的教与学的情况,让学习随时爆发,让学生随时拥有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情况;并且重新定位领导的角色,增强领导监控力度;创立多样化、人性化、个性化的评估体系,利用技术进行潜力开发,对教育效果进行多维度评价。
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主任约瑟夫·南说,该计划的目的是让每个学习者都能通过技术加入学习体验,并且是主动加入。因此,美国教育信息化的革新将创立开放空间,富厚教学资源,扩大相助工具,使学生感受真实模拟体验,增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生长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庞大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非认知能力等。因此,评价方法必须多样化,评价内容也将越发富厚。
“信息技术将催生新的学习体验,那么教师就需要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并且要转变角色。”约瑟夫说,美国“教育技术计划2016”指出,确保教育者拥有全面的技术支持,可以随时随地与数据、资源、专业知识连接。在教育技术配景下,教师不可是知识技术的教授者,也是学习体验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增进者和激励者,同时又是学生和同行的相助者。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认为,信息化领导力是信息化时代领导者吸引和影响追随者及利益相关者,并连续实现群体和组织目标的能力。信息化领导力有两个体现,一是信息时代的学校领导力,二是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力。学校信息化领导力是一个漫衍式领导力,领导高层包括校长、副校长、校务委员;中层包括科室主任、年级主任、学科主任以及意见领袖和利益相关者。
“在视察中我们发明,险些全美国的学校都有宽带,可是只有30%的学校的带宽足够用来支持数字化的学习。”约瑟夫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开展了种种项目,实现学校和图书馆联网,并在手机上开发支持此功效的平台,让所有学生随时随地使用完善的基础设施。
凭据“教育技术计划2016”的具体内容,美国教育正在改变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情况与评价方法,正在培养有责任感的未来数字公民。
黄荣怀在讨论时体现,在差别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文化配景下,一个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安排偏重点有所差别,并以美国教育技术计划2004、2010、2016为例,划分从装备、资源、学习、教学、评估和教师专业生长等6个方面比较了美国三次教育技术计划的差别。
教育公正——需要填平“数字使用鸿沟”
“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立异生长。”“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笼罩面。”“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别,大力增进教育公正,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了中国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计划的焦点指导思想。刘延东副总理在2015年的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事情电视电话集会上强调了信息化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指出全面深化“三通两平台”,努力做好“四个提升”,要加速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的融合立异,着力实现“四个拓展”。
中美两国在全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方面保存一些共性,也保存较多差别。从基础设施的建设来看,中国强调“三通两平台”的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而美国的建设内容更精确,更强调学校层面的宽带和高质量资源的可及性;从教师能力建设看,中国关于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提升和角色的转变描述较为淡化,而美国则着重强调教师的能力提升;从治理能力的方面看,中国较为重视治理平台、治理信息化的建设,而美国则直接强调信息化领导力,并直指技术增进学习的共识和计划的具体实施。美国“教育技术计划2016”有一个部分特别探讨技术支持的评价,可见美国关于大数据支持下的评价手段的重视。
教育公正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计划和美国“教育技术计划2016”配合提到的内容,可是中国更强挪用信息技术增进教育公正,美国则更强调信息技术使用的公正。
中国教育部教师事情司司长王定华体现,当今教育必须重视三个方面,即教育公正、教育质量和教育治理,其中信息技术使用的公正也是教育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应该成为教师事情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对培训师进行培训,改善培训的模式和要领;可以与美国互派培训人员,相互学习,进而推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也可以实验建立几个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推动培训事情顺利开展。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所说,国际相助、交流与碰撞是一种智慧的学习,往往能够爆发出丰富的结果。国际上教育信息化的生长提供了有益借鉴和重要启示:教育生长要以具体可考核的指标作为指引;突出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建设;关注并努力解决“数字使用鸿沟”;提倡大数据支持的历程性学业评价模式;立异教师培养和培训模式,通过个性化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转载自中国教育报 记者/黄蔚 张东 通讯员/曾水师 杨俊锋 张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