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家访中,越来越多的爸爸 喜欢与老师分享教育心得
即将敲开新学年的大门,各人都准备好了吗?
为了更好地迎接新学年,凭据老例,开学前夕,下沙的中小学教师走进了孩子们的家,与孩子、爸爸妈妈做了一次真诚的交流。
今年的家访,老师和爸爸妈妈都聊了些啥,爆发了哪些新鲜事呢?
“没想到除了老师,校长也来家访了。”家访前一天,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五年级学生小周一家得知副校长要来家里,有点紧张又有点激动。这位平易近人的副校长就是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胡健老师。
当天,周妈妈去家四周的地铁口接到了胡老师和其他两位老师。小周的奶奶听说老师校长都来了,特别开心,也特意跑到大门口迎接。小周家一尘不染,茶几上摆上了水果、饮料。“这些是我准备的,清扫也是我和妈妈一起做的。”小周腼腆地告诉老师们。
“我觉得我们小周有音乐天赋,可是他很是不肯意学,校长你说该怎么办?”家访中,健谈的小周妈妈提出了一个很困扰自己的问题。
胡老师听完小周妈妈的细说后,觉得小周妈妈的想法是对的,就地劝导了小周。
除了这样的交流相同外,胡健与老师一起家访另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亲自与家长、孩子面劈面,聆听他们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
“食堂姨妈递菜太快,菜碗下的保温水会溅到我们身上,可不可以让姨妈递菜慢一点;学校直饮水处取水,各人总是不排队,学校能不可提倡排队取水;楼梯间可不可以贴张通告牌,劝告同学们走路不要跑。”小周提了自己的三点想法。胡老师认真地记了下来,“你提的三条建议很有价值,开学后我们肯定解决好。”胡老师就地允许。
这一天,胡健与班主任老师随机走访了三户家庭,“我希望通过家访,更了解我的学生们,听到他们以及家长对学校的需求、意见和建议。”
在家庭教育中,各人一般会觉得妈妈饰演了重要的角色。随着二胎家庭逐渐增多,爸爸也开始主动担负起了家庭教育的责任。
朱女士的女儿即将入读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前两天,家长们建了一个微信群。孩子爸爸主动要求加群,“我可不想错过任何与女儿学习有关的事。”这位爸爸说。这是朱女士没有想到的。
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四年级的一位班主任陈广雷家访了18户家庭。他发明这18个家庭有一个配合点,就是怙恃双方都愿意为孩子的教育着力,事情能力越强的爸爸,越喜欢跟他聊子女的教育心得,即便有些爸爸事情很忙,大多照旧会在周末、寒暑假抽时间陪子女一起运动、旅游。
陈老师说,在教育心得上,他印象最深的是孟艺馨爸爸。孟艺馨是个优秀的孩子,但孟爸爸在勉励孩子的同时,依然会婉转地给孟艺馨指有缺乏。这让孩子很受用。
孟爸爸会对小孟说:“我为你骄傲,你很优秀,但要接纳其他人,你的优点会熏染别人,别人的优点也会成绩你。”孟爸爸并不希望孩子恃宠而骄。这种教育方法和理念,也获得了陈老师的认同。